第三十八章 隘口阻击战(下)(1/2)
战争的目的必须是为了和平——亚里士多德
坦克发动机的轰鸣声掩盖了一切,每个人都感觉到震耳欲聋,燥热和震动让所有人不安。
柯罗姆贝茨上校挨了李奇微的训斥,并且得到了一个十分糟糕的消息,增援砥平里的三十八团级战斗队遭遇志愿军的顽强阻击,另外一路增援的英第二十七旅几乎是出工不出力,现在一切的希望全部压在了骑兵五团身上。
望着冒着滚滚浓烟的山头,重型轰炸机刚刚投下了白磷弹,柯罗姆贝茨上校气的想骂娘,谁没遭到中国 军队的阻击?第三十八团级战斗队和英二十七旅遭遇阻击无法增援,自己就能增援了?
如同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的柯罗姆贝茨上校有苦难言,于是柯罗姆贝茨上校亲自制定的战术就是集中全部的坦克,放弃所有轮式车辆,步兵直接搭载在坦克上面。
“快速突击!”这种战术在二战期间苏军的装甲部队曾经大量使用,美军也曾经使用过,步兵伴随坦克一同突破敌人的防线,相互支援,柯罗姆贝茨上校显然没注意到这种战术往往意味着协同作战的步兵伤亡惨重。
坦克能抵御大口径机枪的射击,但是上面的步兵却是血肉之躯,一旦遭到火力打击步兵必须跳下坦克,否则坦克转动炮塔会给步兵造成巨大伤害,如果遭到反坦克武器的射击,随行的步兵基本毫无生还的可能性。
但是,柯罗姆贝茨上校要求D连的士兵要勇敢的站在坦克上面,用他们手中的武器去还击,坦克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停下来,如果其中有被击毁或者被地雷炸断履带的情况出现,要果断放弃救援。
D连的威尔上尉并不是这支快速增援部队的指挥官,柯罗姆贝茨上校亲自带队不惜一切代价增援砥平里。
马山这个地图上都找不到的点成为了砥平里中美双方争夺的焦点,因为那里是志愿军唯一固守住嵌入美军环形防御体系的一个点,而且还是制高点,砥平里是一个盆一样的洼地,东侧无名高地与马山两个制高点显得尤为重要。
如果丢掉这里,志愿军就等于丢掉了夜间的攻击发起阵地,重新夺回马山对于志愿军来说是无法承受的,而且时间也不允许进攻部队重新夺回马山再向砥平里发起攻击。
美军出动了能够出动的所有空中力量,来自海军航空兵、陆军航空兵、空军的各型号攻击机和战斗机不停的盘旋在砥平里的上空,向任何可能有中国 军队隐藏或者占据的阵地投掷航弹,从日本飞来的重型轰炸机将几十吨的航弹排山倒海一般的丢向地面,几公里长的地域被炸成了一片火海。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