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来找秦关的是海军一个高级参谋,姓杨。
老吴也只是给双方做了介绍,安排在二号会议室里之后,又出去了。
这时候会议室里就秦关和杨参谋两个人。
“小秦同志,你现在肯定疑惑,我为什么来找你吧?”
“杨参谋,您就别打哑谜了,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尽管说。”
“也不是什么别的事,就是……你给上面递交的那份未来战争模式,好像只是针对陆军的,我们看了都觉得很震撼,但那些东西对海军来说没有参考价值。”
“呃……您怎么确定我就会懂海军的?”
秦关先问了一句,并没有贸然说出来,其实他不算懂。
后世军队都搞了大数据链,但在这个时候跟部队说,他们是不理解的。
而且细节方面,秦关这个搞科研的也不明白部队的安排。
那是战略规划方面的事,该怎么打仗是部队自己的研究。
但是,秦关参与过海军项目,能大概知道一点。
如果笼统地给个归纳总结,秦关是没问题的,主要思想其实连普通人也知道。
这比的不是专业,比的是见识,多几十年的见识。
“不是很确定,我来只是问问,如果小秦同志很有研究,我就该把你请回去讲课。”
“不不,没那个必要了。”
“有没有那个必要,我得听听你的建议以后再说。”
军队总是很真诚的,也没有对秦关为什么知道这些而刨根问底。
因为秦关的未来战争设想已经提交到军械部了,陈部长那边靠着这个来思考怎么发展装备呢,那部队的人肯定也按照这个来思考未来怎么作战吧。
现在,陆军那边已经在推演未来作战模式。
当然因为技术条件限制,很多现在也做不到,只是作为储备规规。
海军呢,现在就很迷茫,因为一直以来,承袭自毛子师傅的思想根深蒂固,但条件限制也没有达到他们的规模,现在和灯塔的关系破冰,海军的人也过去看了。
结果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看傻了。
在灯塔国那边呈现的,是另外一副面貌,当然,以前也不是没有通过媒体了解过这些,但亲自接触过后还是很震撼的,导致海军一度非常迷茫。
经费有限的时期,就更得精打细算了。
“能说得具体一点吗,你们想听哪方面的建议?”
看到秦关并未露怯,杨参谋也暗自点头,表明这位小秦同志也是有过想法的。
兼听则明嘛,虽然只是搞科研的,但也算一条建议。
他们现在也只知道秦关是搞科研的,其他资料不详细。
要知道真实情况的话,恐怕得怀疑一下秦关的身份,因为秦关到现在是个什么身份都没确定,在二厂老严安排了厂长,秦观也没有真正对接这个身份。
那他算什么人?
对了,算是研究所的所长,因为陈部长申请到这个研究所是真实存在的。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