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阅读记录
字:
关灯 护眼
笔趣阁 > 我在八零投机倒把 > 58.拉电线

58.拉电线

    58.拉电线(1/2)

        拉电线的事儿,总算有了眉目。

    这个消息是肖正平从大伯嘴里听来的。

    听大伯说,虽然队里的支委一致表示这是个好事儿,可是支书和副支书却很头疼。

    原因嘛,很简单,电线杆上山可以贴着路栽,一旦进入大队,就得从各家各户的门口、地头、田间过,这就涉及到各种纷争和补偿。另外,电线杆都来了,队部就想把原先那条挂在树上的电话线也上杆子,这不在拉电线的范围内,山头的三个大队还得各掏一点儿钱。

    说来说去,还是钱的事儿。

    肖正平问大伯,说这事儿乡里应该出面解决,大伯回答说乡里只能解决一部分,毕竟乡里的财政也吃紧,剩下的,就得平摊到各大队。

    其实,队部早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拉上来一条电线,当时上山下乡运动搞得正热闹,山头上的三个大队都把电线和电话线拉到队部,后来装大喇叭,又往其他地方延伸了一些,只不过当时都是队里人自己弄的,用的都是各自从山上伐来的木头,设施非常简陋。

    之所以没有把电线拉到各家各户,主要原因还是路没修通,不方便进材料。

    当然,也有一些其他因素。

    樟树垭所在的山头名叫河甲山,原本只有一个村子,名叫水田坪村,后改为水田坪公社,村子被划分为三个大队——曹家坳、水田坪和樟树垭。

    整个水田坪公社原住人口不到两百,知青上山后曾一度增加至差不多三百。

    当初公社也准备修路、拉电线,但因为各种原因就一直搁置下来。

    后来知青返乡,因为水田坪公社极差的地理环境,政策一下达,知青就走了一大半。

    之后,随着知青返乡率越来越高,水田坪公社的人口直线下滑,再加上没有路以及山势太高,乡里为其通电的意愿一直不是很强。

    当年的肖坤山算是一个能干事的人物,除了走访大大小小的领导之外,还把河甲山里面的两个大队联动起来,总算把修路的事儿拉上实质阶段。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

热门推荐
我的冷艳女神 仗剑问侠录 苏晴暖萧慕宸 叶子凌 孙山何半云 德高望重李天帝 江祈寒沈眠温简 直播封杀我考编,上岸先斩斗海鲜 林晨 都市全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