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公园(1/2)
柯克纸一行比吴娥一行先行进入金胡杨森林公园。警车开到公园,李队出示工作证,向工作人员说明要在景区寻找案件线索,就谢绝了工作人员的陪同,停好警车,带着阿祥和柯克纸出了大门,走向景区的一条栈道。
玻璃栈道晃晃悠悠,柯克纸不敢快步行走,更不敢朝河底下看,只能扶着护栏慢慢行步。阿祥和李队则如履平地。李队朝柯克纸说,这栈道底下就是叶尔羌河,这是南疆最漂亮的湿地公园之一,新疆百分九十的胡杨都在南疆,人们喜欢赞叹苦难环境中挣扎的大漠胡杨,但胡杨呀跟人一样,其实更喜欢湿地,你看,这河道两边的胡杨!
柯克纸努力镇静下来,不想让两位兄长看到自己恐高。当然,柯克纸确实被金色的胡杨震撼到了,情绪很快从栈道的恐慌中转移出来。放眼望去,宽阔的湿地铺满金色的树叶,叶尔羌河像是昆仑雪山化身的天使,把大片金色的树叶拥入怀中,于是公园的秀色又成倍扩大。
柯克纸不由想起和吴娥去看枫叶的往事。那次,柯克纸陪着吴娥进入城南的山村,红火的枫叶燃烧正旺,不由想起艾米丽说起的胡杨。柯克纸跟吴娥和艾米丽分别比较过新疆胡杨与赣南红枫。柯克纸发现,这两种树色正好分别对应着两个姑娘的气质。
柯克纸行走在栈道上,一边欣赏绿洲胡杨,一边心里暗想,如果在这里能遇到艾米丽就好了,她说过以前常和夏之远一起来这里放过风筝,夏之远回上海后,她仍然常来这金胡杨公园。
入疆之后,柯克纸一直犹豫要不要和艾米丽联系,正如他一直犹豫要不要吴娥联系。柯克纸并没有告诉把来新疆的消息告诉艾米丽。特别是得知吴娥在向依布力打听艾米丽的消息后,柯克纸隐隐感觉这和自己有关,如果匆匆和艾米丽联系上了,一旦在吴娥得知,就会坐实吴娥的怀疑。相反,有意拖着不见,静观两人相遇,反而能够获得主动。
过了玻璃栈道,李队对两个同伴说,这公园大得很,号称有四万亩,值得走的地方多,有胡杨王,有知青点,有长寿民俗文化村,当然也可以随意逛逛,到处都是值得观赏的风光,但时间不允许,都说旅游不能一次走完,要留下一个念想准备再来,所以呢今天我们就坐马车享受一下吧!
马车?真好!阿祥和柯克纸高兴起来,异口同声的表示赞同。
不一会儿,三人就来到骑马场租到一辆马车。三人坐了上去,车夫挑上来,一个响鞭,马车就在柏油路面慢跑起来。马蹄清脆,铃声悠扬,柯克纸坐在舒适的皮座上,一会儿看着马车和车夫,一会儿放眼路边的胡杨,感受到新疆旅游的另一番惬意。
这时,李队突然笑着对车夫说,都说车夫喜欢唱歌,有人说新疆民歌一半是马车上传播的,你能不能来一首呢?
车夫是个中年汉子,头上戴着一顶小皮帽,操着维吾尔语音,说,我们新疆人,别说车夫,什么人都能来几句歌子,只是我唱得不好,不知道你们想听什么歌,要不我来首《达板城的姑娘》!说罢,车夫开腔唱了起来。
刚唱完,车后的三人就响起了掌声。李队笑着说,怎么样小柯,像不像带着你采风呀?这铃声这歌声,跟网上听到的是不是一个味儿呢?小柯说,太像了,真带劲!当年王洛宾就是坐着马车采集民歌吧!
阿祥说,车夫形象呀,在民歌和小说中一直是最受关注的,车夫的作用在现实中非常重要,在文学中更加重要,《这边风景》中的泰外库,《人生》中的德顺大爷,都是了不起的劳动者形象呢,怎么样小柯,以后写网络小说也可以瞄准车夫啊!今天就好好跟车夫聊聊吧!
李队笑着说,我们是得好好跟车夫聊聊,这位大哥,今天我其实最想听的不是《达板城的姑娘》,而是《三套车》,这个俄罗斯民歌你会唱吗?
车夫挠挠头说,真是抱歉,这个歌子不是我们新疆的,是俄罗斯的民歌,我可不会呀!李队说,那这个民歌我来教你,怎么样?以后万一还有游客问起来,你可以唱给他们听!车夫说,那当然好,但我是为你们服务的,怎么敢反过来接受你们服务呢?你这么一说,我可以到手机上学的!
李队说,好吧,我不教你,就把《三套车》的歌词给你说说。李队打开手机,把俄罗斯民歌播放了一遍,说,听出来了吗?这歌讲的是什么?
车夫说,这民歌好忧郁啊,说的是小伙子车夫舍不得他赶的马。
李队说,你说得对,这《三套车》唱的是人和马的故事,“你看吧这匹可怜的老马,他跟我走遍天涯,可恨那财主要把它卖了去,今后苦难在等着它!”这车夫舍不得老马,但这马又不是车夫自己的,要买要卖做不了主,真是一出不小的悲剧!对了,我让你唱这首歌,其实是想问问你,你们在骑马场上班,车夫对马会不会有这么深的感情呢?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