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劝导(1/2)
开学前,拉扎尔特意从城里的建筑工地回来了,希望阿塔能够听从老师的动员,放孙子回学校读书。上一次,草原上大雪茫茫、四处雪白,牧民大多窝在村子里过冬,动员起来也快。这一次是秋天,草原尽显本色风光,天蓝草碧,毡房散落,牧民分散,老师们跑的路多了几倍,但也尽情饱览了一下草原风光。
老师们走完了一个个草地,把一个个放假在家的孩子,像蘑菇一样捡起来塞满了大巴车,最后才来到拉扎尔的家里。上一次失败的经历,让老师重新思考对策。王勇让同事在车上看管着孩子们,只身一人来到了老拉扎尔家。
王勇远远看到,拉扎尔就在村外的旷野里打草,挥着长柄的杉镰。这割草的活让王勇想起了小时候打草的活计,不由得向拉扎尔学起了打草的动作。杉镰像连枷一样齐人高,宽阔的刃口,除长柄之外另有一个小把柄,左手握住,倾斜着朝草地一挥,高大的成片的青草就纷纷倒下。
王勇一边学割草,一边跟他聊起孩子的事。拉扎尔说,阿塔还是那个思想,不肯让孙子进城念书,真是愁死了人!这次,阿塔又收留了一个流浪的孩子,孙子有个读书伴了,阿塔就更加不肯放走孙儿了,可真是愁人啊!
王勇说,又收留了一个孩子?我们村适龄儿童就只有你儿子一个人了呀,怎么还有人家不送孩子上学?
拉扎尔说,说来话长,这孩子和爸爸妈妈从外头逃到了我们这里,爸爸去外头谋生,妈妈一直带着孩子住在村里破旧房子里,好在这些年牧民进城移民的多了去,留下的房子倒是多,有一家牧民进城后,看到孩子和妈妈漂泊无依,在处理牧场和牲畜时,将其交给两个异乡人打理。
王勇说,来了多久了呢?我们老师是要把草原的所有孩子带到城里读书的,义务教育法不允许有一个孩子辍学啊!拉扎尔说,你们老师的花名册并没有这孩子的名字,他们没有户口,没有身份证,哪能进得了你们的花名册,能享受我们国家的好政策呢?
王勇说,阿塔是怎么教两个孩子的?拉扎尔说,跟着学校一样的作息时间,现在也在准备开学,开学前他最忙的就是编写教材,整理那些手稿,到了开学,肯定是半天学柯语,半天学说唱,就是唱《玛纳斯》。
王勇问,那你家的巴郎子学得怎么样?拉扎尔说,巴郎子想念城里的同学,想得厉害,但拿阿塔没办法。王勇说,今天我们来一定要让老人家松口,一起去看看阿塔吧,你就说我是特意来向他学习《玛纳斯》的。
两人收了杉镰,一起进到屋子里。拉扎尔说,这是城里来的老师,上次听过我们说唱《玛纳斯》,非常感兴趣,这次特意过来向阿塔学习来了!王勇向老拉扎尔致意,说,尊敬的阿塔,听了你的说唱后,我就理解了你保护柯族史诗的决心,回去好好学习了一下史诗,但我学得不够,特意过来向你求教。
拉扎尔把王勇的话用柯族翻译给阿塔听。老拉扎尔听了,表情不再严肃,看了王勇一眼,轻轻点了点头,却不放下手上的文稿,继续做着自己的事情,一边说,你说你学习了玛纳斯,那我问你几个问题。王勇心中一紧,知道考验的时刻到来了,说,你问吧,万一我答不上来,我就回去继续学习《玛纳斯》,一定能找到答案的。
最开始,老拉扎尔是进行血缘溯源。这是史诗的第一章《柯尔克孜的来历》。但拉扎尔没有叫王勇背史诗原文,而是叫他梳理代际关系。正好,这是王勇的强项,上历史课的时候,王勇最喜欢梳理各个朝代各个皇帝的代际关系了。
拉扎尔问,王勇答,看上去很像是大学校园论文答辩的情景。
玛纳斯的父亲是谁?加克普。
加克普的父亲是谁?奥诺孜都。
奥诺孜都的父亲是谁?卡拉汗。
卡拉汗的父亲是谁?恰彦都。
恰彦都的父亲是谁?别云汗。
别云汗到加里塔依巴斯,要往上走多少代?十五代。
抱歉,章节内容加载错误,未能成功加载章节内容或刷新页面。
Sorry, there was an error loading the chapter content. We were unable to successfully load the chapter or refresh the page.
抱歉,章節內容載入錯誤,未能成功載入章節內容或重新整理頁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